为了修建下水道,用千斤顶顶起一座城市!现在看来都会觉得很疯狂,但它就发生在年的芝加哥。
年前,第二次工业革命萌芽正在孕育之中,那时还在用马车和蒸汽机,没有任何大型起重机。
那是一个崇尚科技发明的时代。每一种机械的发明和使用,都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事实已经让人们深信不疑。简单机械千斤顶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千斤顶顶起的酒店,施工期间照常营业)
那时的芝加哥尽管人杰地灵,可是,城市地势低洼。尽管芝加哥紧邻密歇根湖,雨水也无法自动排入湖中,每逢下雨地面就像沼泽一样——开启城市看海模式。
城里没有靠谱的排污系统,人口聚集后产生的生活脏污被随意倾倒,恶劣的卫生状况导致伤寒、痢疾等传染病轮番肆虐,年爆发的一场霍乱,更是直接让6%的城市人口死亡。
城市已经建成了,推倒重建不现实。当务之急,凭借现有的技术水平,怎样一劳永逸地把水排到密歇根湖呢?
工程师Ellis.布朗给出了方案——用千斤顶把城市顶起来,修建更高的城市路面,在路面下修建下水道;对那些影响道路拓宽的建筑——采取迁而不拆的措施。
看起来疯狂的该项目在年被认可——被认可的最大的理由就是千斤顶产生的横行霸道的威力——之后是持续数年轰轰烈烈的城市改造。人们将建筑挖离地基后,用千斤顶一点点撬起来,在下方建造新的支撑。年第一栋建筑被抬起,重达吨,同年有50几栋如此量级甚至更大的建筑被抬升重建。
最有代表性的,是千斤顶同时顶起一个长达98米的街区,被抬升重量达3万5千吨。整个工程只花了5天时间,期间街区居民正常工作生活,街上的小卖部正常营业。
(整排街区,包括写字楼,商店同时被抬起)
工程完成后,芝加哥的城市卫生水平到了一个新纪元。这样轰动性的工程举措,将下水道的重要性传播给每一个现代城市规划者,不少城市也纷纷开始着力修建下水道。
在新城市的改造中,有智慧的不仅仅工程师Ellis.布朗一人。这个项目是由政府和市民共同出资完成的,其中有个很坑的环节——居民必须自己负责自己家房子的抬升,不管是请工程队还是自己完成,部分穷苦的芝加哥人用不起高新技术,于是另辟蹊径——把门开到了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