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业不转志油田写忠诚
——记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风城采油二站采油四班班长李荣辉
李荣辉脱下军装已经10年。但在他心里,从未忘记自己曾是一名军人,走到哪里都有抹不去的军人情结。
年,李荣辉转业分配到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工作,用实际行动守护油田生产工作的平稳运行。
■临危受命当班长
积极、肯干、点子多、能力强。提起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风城采油二站采油四班班长李荣辉,同事们会用这些词形容他。在大多数人眼里,李荣辉是个优秀的班长,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为此付出的努力。
采油四班管辖着作业区重18井区20—17、32—27两个接转站,10个多通阀、口油井。由于该班组之前曾发生过安全事故,班员们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甚至一度出现生产停滞。
年6月30日,李荣辉来到四班,担任该班班长。
临危受命,李荣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聚人心、提产量。为尽快掌握班组生产情况,李荣辉天天“泡”在井区里,一个人拿着管钳、记录本,揣着一瓶矿泉水就开始摸查油井。井区在戈壁滩上,裸露干裂的地表上一棵树也没有,来不及吃午饭就凑合啃几口干馕,李荣辉的嘴常常干得起皮。
摸查过程中,李荣辉根据井区的地域特点设立了四个工作组:挖潜组、创新组、稳产组和突破组。各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一下子调动起了班组成员的积极性。仅用了8个月,班组就摆脱了被“追”着要产量的窘态。
■执着创新“技术咖”
“虽然脱下了军人的绿军装,穿上了石油人的红工装,但我还要有个兵样。”李荣辉说。
转业到油田工作后,李荣辉依然严格要求自己,执着创新的他还是井区出了名的“技术咖”。
李荣辉到油田作业区不久,发现油井注汽时,蒸汽在防喷工作筒和柱塞之间的间隙易结垢,导致抽油机停止工作,需要进行解卡作业。但修井解卡不仅增加修井费用和材料成本,还会降低油井生产时率,仅一口井的维修费用就高达万元。
为此,李荣辉潜心研制出了一款新型解卡工具——液压式千斤顶,不仅可以减少油井生产时的操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还大大节省了修井费用。
除了解决生产现场难题,李荣辉还为站区的密闭集输装置发明了“升旗式”点火工具,在可控制的条件下,将密闭集输装置在运行时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烧掉,确保安全。
多年来,李荣辉凭借着创新思维解决了影响油田生产平稳运行的一个个瓶颈问题。同时,他还借鉴部队的管理经验,根据班组实际情况,开创了定人、定井、定阀、定产量的特色管理办法,确保班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大大提升了班组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言传身教带团队
自从当了班长,李荣辉在注重自我提高的同时,还注重精心打造高素质团队。
“一线实践是成为技术能手的基础。”李荣辉说,只有对采油的操作流程和器具的工作原理非常熟悉,才能确保油田生产工作的平稳运行。
年,采油四班重组,因为重组后的员工中60%都是来自站内各基层班组的转业军人,所以命名为“国防班组”,班员平均年龄只有26岁,年龄小、技术弱,李荣辉感到班组培训工作迫在眉睫。
作为一名转业老兵,李荣辉以部队作风、军人品质来抓培训,重点放在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上,培养团队保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
注重对青年员工的培养和重用。这一点来自于李荣辉爱才、惜才之情,他甘愿为年轻人提供一切好资源,放手更多权力给青年班组长,这几年一批又一批优秀员工从采油四班成长起来。
年,采油四班被克拉玛依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授牌为“现场教学基地”。两年来,李荣辉采取理论授课、现场讲学、言传身教等多种方式,先后为风城油田作业区、采油站培训出25名优秀班组长。
END
来源:新疆日报
记者:王玉召
编辑:姜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