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来源:冰城+/10/28
近日,经哈尔滨大工匠天抢修,因故障停机的华能南京电厂2号机组顺利启机并网。
机组资料不全,他们现场测绘;相关配套厂没有制造经验,他们协同设计;修复范围随着拆除一步步扩大,他们迎难而上、不断调整……能让这台20世纪90年代、由苏联研制的兆瓦机组重获新生,这天他们披荆斩棘、困难重重。
接下“硬任务”
今年春天,南电2号机发生突发事件,导致停机。由于修复难度太大,有的厂家甚至干脆给出整体更换定子的处理方案。
紧急关头,哈电电机领导接到来自电厂的机组修复信息,迅速组织技术人员现场勘测,厂内同时开启技术准备,前后方联动,多部门协同,第一时间拿出初步修理方案。
站在电厂的角度,哈电为其排忧解难,几套并行的修复方案,均围绕现场修复展开,丝毫未给自己留下直接换件这样省事、省心的“退路”。
电厂最终选定由哈电电机来维修。立足实际,哈电电机最终确定定子现场修复,转子返厂修理。接下了这个“硬任务”,也就意味着电厂的压力由哈电共同分担,等待哈电电机的将会是无数的困难和险阻。
接下任务后,哈电电机相关单位纷纷发出“紧急动员令”,所有任务全部以满足抢修需求为主线。专题技术会、生产现场实施论证会召开后,哈电电机依据相关技术资料,结合生产周期、采购周期、综合平衡生产资源,合理组织各部件的生产,从生产组织、管控,到零部件按期高质量成套完工,相关人员坚守岗位、不舍昼夜。
转子修复测绘工作量尚在预估范围内,而随着发电机定子的逐步拆除,损毁的关键结构和部件越来越多。繁重的测量和设计工作无疑使得本就紧张的工期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大工匠们迅速厘清信息,调整测绘、设计、施工人员分工,全力保障拆除施工、测绘设计并行。
啃下“硬骨头”
需要重新设计、生产的部件周期紧张,如何保证新部件按期交货、工地现场施工不间断?这是哈电电机面临的又一难题。
产品设计部利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取三维模型,再完成复刻。生产部组织相关单位提前分析生产材料、工具准备,预判并组织好大修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生产单位将任务分解细化到各工序,并结合技术准备,做好实体测绘、数据传输等,确保无缝衔接;生产中严格执行“三检制”,保证产品符合设计和合同要求。
抢修中,大工匠们发现:转子励端下线槽端部齿变形严重,制造工艺部与各部门通力合作,在模拟试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首次在大型火电转子上应用热校型方法,恢复多个齿的形状。转轴校齿时,技术人员与操作者连续在现场工作18个小时,让这台返修的转轴校齿一次成功,这是电机行业技术、生产制造上的又一突破。
面对变形严重、呈现“麻花”状态的定位筋,工艺人员多番论证后,采取了冷、热校形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难题。他们还用创新方法,保证了铁心的顺利回叠;研究出安装方式,并改制连接铜管和绝缘盒,让备品线棒的回装难题迎刃而解。
彰显“硬实力”
工地现场环境复杂,作业条件艰苦,哈电电机一边加紧组织作业,一边严防、严控、严把现场安全质量关。
由最初的四班制,调整为三班制,再到最终的两大班制,始终保证现场24小时不停工作业,而且有效工作时间也在不断加长。
正值抢修关键时期,南京出现了新一轮疫情,给项目执行带来极大困难。有的职工一到现场就进入隔离状态,有的职工返回哈尔滨进入隔离状态。对此,哈电电机紧急调整人员和作业时间,相关负责人隔离办公,在保证安全、履行防疫要求的前提下保障现场施工进度。
夏秋两季的南京,接近40摄氏度的高温,即使不工作也会汗流浃背。定子抢修中不料出师未捷,电腐蚀、打磨、插片,怎么也无法使铁心恢复到理想状态。
在反复研讨并征得业主同意后,大工匠们决定拆除并更换大约1.2米长的铁心冲片。这样一来,新的冲片就需要卧式叠装。相较于立式叠装方式,卧式叠装难度更大。而且拆除旧铁心后,发现定子定位筋变形,弦距超差,需要校正。现场抢修团队遭遇了最严峻的工期和质量考验。
哈电电机增派人员赶到现场。在经过充分研讨和验证之后,轻型制造中心自制了一套工具,现场的工作人员将其与工地原有的油压千斤顶结合使用,解决了叠片的部分难题。质量检测部2名检测人员,配合一线操作者边叠片、边检测。装压人员三班倒,24小时工作在现场,汗水湿透了衣衫。有时,冲片叠到20厘米长就要检测一次,质检员随叫随到。经过多天的努力,定子现场抢修结束,在顺利通过各项试验后移交电厂;随后不久,转子也先一步抢修完毕返回现场。
日前,机组顺利启机并网,各项参数运行良好。业主的重担放下了,哈电的承诺兑现了。所有的付出变得值得,所有的质疑被哈电电机打破。哈电电机用硬核的技术和实力,打赢了这场史无前例、难度巨大的抢修战役。
作者:张鸣霄文/摄编辑:张鑫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