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基层好主官标兵”邱黄成:因平凡而伟大
撰文/中国军网记者杨晶杨殿基特约通讯员樊坚
摄影/陶太明金朋夏江平
邱黄成的一生,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是个英雄。
他很平凡,没有豪言壮语,与众多基层官兵相比,也无多少特别,他做的每一件事大家都在做。
但他又不平凡,身为火箭军某导弹旅任务规划队原队长,邱黄成对待工作极为严格,把每一件事都做得很努力、很认真。40年短暂人生,22年军旅生涯,邱黄成用赤诚的爱拥抱部队、帮助战友、温暖家人,就像营区里一株株芳香四溢的香樟树,在平凡中坚守,在坚守中绽放。
邱黄成
(一)
别人官越当越大,邱黄成却越当越小。
22年兵龄,邱黄成的军旅生涯可以用一个“抛物线”来形容。从战士到营长,成为旅党委委员,又从营长岗位调任火力计算站站长,再到担任任务规划队队长,成为连级单位主官,难道是邱黄成干得不好?
其实不然。
执行17次重大演训任务,牵头探索10多种训法战法,参与发射40多发导弹,比武中夺得12次第一,精确测算3.3万条作战数据无一差错,被评为火箭军“基层好主官标兵”。在年某重大演习期间,邱黄成3次奔波万里勘选阵地、察看地形、精算数据,有力保障多枚新型导弹精准命中目标。
在该旅“十年十事”评选中,邱黄成赫然在列,并被评为“勇立潮头创新者”。
邱黄成入选旅“十年十事”,并被评为“勇立潮头创新者”。
那年,为解决主战装备野外长待机隐蔽伪装的难题,急需建设一种新型待机大棚。时间紧、任务重,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大家心里都在犯嘀咕。没想到已调任火力计算站站长的邱黄成主动领走了“烫手山芋”,风风火火干了起来。白天勘察地形,晚上又带着全站人员查资料、搞研究。没有参照,他就自己动手画图纸、用纸盒做模型。为了找到合适的材料,他一个人利用周末的时间把驻地的钢材厂跑了个遍。
“你傻吗?这又不是站里的事,搞它干什么?”有人说。邱黄成却不这么想,“怎么不是?只要是有利于提高火力打击能力的事,都是我们的事!”从设计、制作到安装,邱黄成全程参与、全面负责,以极高的标准完成了待机大棚的建设,有效缩短了发射准备时间,实现了“长待机、快打”的目标,并在火箭军同型号导弹部队推广。
来源:《军事报道》。孙圣凯协助拍摄
该旅政治工作部副主任胡桂和认为,邱黄成六次转岗,践行着入伍的初心,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体现的是他的忠诚担当,源于他对军队发自内心的热爱,一如其在日记里所写:“组织就是一座山,我是山上的一颗小草,不是因为我高,而是因为山高。作为火箭军一员,我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邱黄成日记摘编
爱之深,思之切。无论在什么岗位,邱黄成想的最多的,是部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当连长,他遂行首次夜间实弹发射任务,所在连队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连”;任营长,他创新战法训法10余项,在部队推广使用。调任任务规划队队长,他依旧干劲不减,奋勇争先。
邱黄成在离任营长前还在辅导授课
任务规划队成立初期,面临很多困难。队里一半人是换岗改训,还有一些是“官改兵”岗位,战士面临着发展方向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是创业者。你们是‘官改兵’岗位,实装操作、专业技能水平要跟干部一样。”第一次队务会上,邱黄成就给战士队员立下了这样的标准。
没有现成的教材规范,邱黄成就带着大家集中攻关,一头铆在学习训练室,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一本特有的专业训练“大纲”诞生了,一直沿用到新《大纲》下发。规范有了,他又带头拟制教学训练计划、亲自备课授课,教授队员专业技能,在他这里,“合格不行,必须优秀!”
“队长是顶着压力培养我们。”任务规划队技师闵壮壮敬重地说道,“在他带领下,现在我们全队人员,无论干部还是战士,都具备了担负作战值班的能力。”
来源:《军事报道》。孙圣凯协助拍摄
(二)
邱黄成曾两个月两立三等功,在该部引起很大轰动。
年12月,时任连长的邱黄成组织进行实装操作训练。当夹钳打开下放起竖臂时,突然传来一声异响,他立刻叫“停”。经仔细检查,发现发射台骨架左侧支撑梁有一个裂缝。此时,训练弹正处于起竖状态,随时可能倾倒,一旁正在进行实装操作的官兵,面临巨大生命危险。紧急关头,邱黄成当机立断,指挥号手使用本车千斤顶支撑住发射台,并迅速将情况上报。短短5分钟,险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邱黄成因特情处置得当荣立三等功。就在上个月,因为连队各项成绩突出、年度工作任务完成出色的他刚刚立了一个三等功。
六营班长张桂荣和朱要强说,他们喜欢称邱黄成为“邱邱”“大班副”。虽然邱黄成离开营长岗位已有5年,战士们一直都没有忘了他。
“他当营长时,总是喜欢到班排里跟我们聊天。他很爱笑,没有架子,特别温暖,特别亲近,特别有正能量。”
张贵荣一连用了三个特别。
“他就像我们的大兄弟,和我们在一起,他也是战士。”六营战士刘刚明补充道,“我们扛沙袋,他也扛;我们搭帐篷,扎地钉,他也一样干;我们去站岗,他就陪着站。”
邱黄成常说:“作为一名主官,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野外驻训
更令战友们感动的是,邱黄成对自己特别节俭,一件30元的衬衣穿了又穿,但对战友热心真诚、慷慨大方。
一次,邱黄成带过的一名战士退伍后不慎被骗,找他求助。他教育了这名战士后,为其买了回家的票,最后把仅剩的元也都塞给了战友。等车开走,邱黄成才反应过来,自己忘了留下坐公交的1元钱。
连妻子都忍不住逗他:“你对自己小气,对别人倒挺大气”,邱黄成一脸认真:“晶晶,战友不是别人。”
邱黄成日记摘编
年,邱黄成晋升副营职,妻子想让他申请在部队分房。他却说:“晶晶,之前买房的时候战友都借钱资助我们。现在单位有几个年轻干部更需要房子,我们把名额让出来吧。”
(三)
硬汉邱黄成在家里是个十足的“暖男”。
邱黄成与妻子周慧晶相遇在一个美好的秋天,是军地联谊晚会为他们牵了红线。第一次约会,邱黄成手棒玫瑰花出现在周慧晶面前,“商场门口人来人往,我接过了他手中的花,这一接,就接过了一个他给我的家。”
邱黄成一家
婚后的生活聚少离多,但只要邱黄成一回来,就帮妻子做家务,冬天天冷时,衣服也是他洗。回家后,邱黄成很少玩手机,总是想以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只要他回来,就是女儿最开心的时候。爸爸可以把她高高地驮在背上,可以陪她写作业,带她去公园跑步、抓鱼,还可以给她做美味的饭菜……女儿和我一样,特别喜欢吃他烧的面条,她说这是爸爸的味道。”
上图:邱黄成与妻子周慧晶;下图:邱黄成日记摘编
“每次他回部队,女儿都舍不得他走”周慧晶一边说,一边指着阳台上的小板凳。“女儿小时候就站在这板凳上,踮着脚尖,一边哭,一边摇着小手大喊:‘爸爸,你早点回来!’这时,黄成每次都在楼下用力地朝我们挥手,然后他的身影就一点一点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
“虽然早些年他一周只能回一次家,但他喜欢在忙完工作后就给我打电话。”忆往昔,周慧晶说,“那些能等到他电话的日子,是我记忆深处的幸福。”
心形的石头
一次,邱黄成去西北执行任务,打电话只能一周一次,但每次都能聊个个把小时。回来后,他带给妻子一块心形的石头,那是邱黄成用磨砂布抽空一点一点磨出来的,寓意两人的爱情坚如磐石。周慧晶深受感动,“他就是这样,认定了要对你好,就默默地付出,这中间花了多少心思、费了多少辛苦,他不会说出来。”
年,邱黄成又去执行任务,一走两个多月。一天,他突然打“记得第二天准时看电视!”这时,周慧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直到阅兵式开始,她才恍然明白,自己的丈夫正威风凛凛地站在火箭军方队中接受检阅,“原来他执行的是这么光荣的任务!”
朱日和阅兵留念
甚至,邱黄成还会录下与家人的通话。或许,多少个不能陪在妻女身边的日子,他曾一遍遍拿出来听,回味生活中的“小确幸”。
如今周慧晶还能找到手机里的那段录音。录音里,一头是周慧晶和女儿的嘤嘤啜泣,她们闹了别扭,正打电话跟邱黄成“哭诉”;一头是邱黄成的笑声,“你们俩这是比谁哭得更厉害吗?”
“你们听这段录音,挺有趣的。以前女儿调皮时,我总说‘再不听话,告诉你爸爸……’”周慧晶笑着说。
可是笑着笑着,她的眼眶红了,泪珠在打转,但硬是没有掉下来。
这样的电话,她再也不能给邱黄成打了。
妻子周慧晶在整理邱黄成的遗物
(四)
邱黄成倒下了,让所有人都始料不及。
年6月28日,邱黄成在参加某重要任务时突感不适,视力模糊,腿部麻木。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颅内淋巴瘤。
专家建议立即进行开颅手术,邱黄成没有表态,当妻子说“只有做了手术,你才能站起来,才能回到部队”,他才点了点头。术后,邱黄成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清醒时说的最多的,最念念不忘的还是部队的事。听说旅里要进行作战单元合成训练考核,邱黄成对陪护的战士吴启平说:“早点回去,不要耽误训练,不要耽误考核!”“后续执行任务人员定了没有?如果没有要把我报上去。”
病床上的邱黄成
邱黄成的病情一天天加重,有时头疼得不行,他硬是紧握双拳强忍着,但只要一谈到部队的事,精神就会好很多。
“他心里装的全是战友和家人,唯独没有他自己。”任务规划队工程师孙秀丽哽咽道。孙秀丽还记得,一次邱黄成从昏迷中醒来,嘴里一直念着一个人的名字,大家对这个名字都感到陌生,直到吴启平说是不是尚未报到的新队员时,邱黄成才长舒了一口气。
来源:《军事报道》
住院之时,邱黄成让战友给他带几本关于战争的书。平日里不善言辞的“糙汉子”曲悦琦特意写了一封信,悄悄夹在送给邱黄成的笔记本里,鼓励他早日战胜病魔,“满血归来”。
战友曲悦琦写给邱黄成的信
8月26日,邱黄成结束第一阶段化疗。当妻子问他“先回家还是回部队?”,他没有丝毫犹豫,“回部队”。
出院前,邱黄成站在镜前再一次整理仪表,眼睛还瞟一瞟头上的伤疤,他担心这疤会影响到个人形象。
据吴启平回忆,邱黄成特别注意军容。“生病期间,他穿过一次军装,穿得整整齐齐的,连皮鞋都自己擦得锃亮。”
8月31日,老兵复退。邱黄成执意要送老兵,但病情已恶化的他,身体已非常虚弱,不得不坐上轮椅。从餐厅一楼到二楼,在闵壮壮等人的搀扶下,邱黄成才勉强上去。会餐开始,邱黄成勉励退伍老兵“在地方好好干”,但简单吃了几口他就再也支撑不住,只得依依不舍和大家告别。
这一别,却是永别。
邱黄成走了,但在战友心里,他并未远去。正如战友们所言:“22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奋战一线,邱队长没有多少轰轰烈烈的壮举,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坚守。他的精神,将化作营区内一株株常青的香樟树,永远陪伴着我们。”
来源:《军事报道》。孙圣凯协助拍摄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作者:杨晶杨殿基樊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