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千斤顶 >> 千斤顶资源 >> 正文 >> 正文

搅局一汽大众ID4CROZZ咖加

来源:千斤顶 时间:2023/3/15
北京中科白瘕风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作者——咖加用户:ChrisWalker

不得不承认在中国电动车的浪潮是被一帮新势力卷起来的,在一帮电吹疯的传统车企完蛋啦,诺基亚和iPhone这种可笑言论里还有一种相对理性的观点:如果传统车企做消费级电动车的话一定会做的更好。那事实真的如此吗?大众集团首先交上了他们的答卷。(以下统一简称为ID4)

静态表现

前排座椅维持了大众以往的高水准,各向支撑都很足,坐垫也足够长,靠背贴合性也非常优秀。主副驾座椅都有相同的电动调节。甚至副驾还有座椅记忆和舒适进出,相当奢侈。

后排当然还是大众的老毛病了,头枕位置过于靠前,座椅靠背比较陡,但乘坐时的整体感觉还是蛮正常的,并没有难以接受的问题。

因为前排有舒适进入功能,实际腿部空间要比现在多2-3厘米,脚部的空间没有问题,也就是说ID.4的空间可以正常乘坐四个身高的成年人。

大众的前驱车后排地板都有凸起,但是现今唯一的后驱车却有个平地板,好神奇。

门槛也不是很宽,上下车不用担心被用来承载电池、宽达两米的门槛蹭脏了裤腿。

坐垫长度比任何一辆汽油大众都要长,对于大腿的承托也很足,并且也没有其他电动车上因为地板高而造成的的小板凳坐姿。

后排头部空间刚刚够我乘坐,如果颠的厉害的话可能还是会磕两下,由于发型原因,实际距离顶棚还有两厘米左右。更让人感动的是,头顶的大天窗底下还有个正儿八经的遮阳帘,让车里的乘客都逃离了头顶煎蛋的命运。

后备箱空间非常大,深度似乎并没有受到电池组的影响,和一辆捷达VS7的后备箱并没有什么区别。

掀开后备箱底板后还有一个深坑,里面除了一个千斤顶之外别无他物,周围贴满了防震胶,看起来应该是给车主藏东西用的吧。

配置和设计

很多灯,会发光的大众标愈加高级,就是看起来有点蠢。

门把手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开关,里面的电子开关机构跟一些车的后备箱的开合开关是一样的,没什么行程,得习惯习惯。

内饰相当简洁,按键基本上都是触摸的,但总比一个快捷操作都没有要好得多。

方向盘可以手动调节前后,并且幅度非常大,不用像某些新势力那样点半天屏幕再用方向盘上的旋钮来调节,相比之下绝对是个优点。

中控屏设置位置合理,稍微向前探身就可以正常触碰操作,主要的操作项目都集中在左边,方便驾驶员操作,实际体验开机速度和使用响应和高尔夫8相比都有进步。外部和顶配高尔夫8一样在屏幕下方有实体触控按键,用来控制空调温度和多媒体音量,支持滑动和点按两种操作,在操作时没有反馈,但相比之下已经算是相当人性化的设计了。

车机在操作上也有一定问题,例如想要左右滑动主界面,如果手指落在了地图内,被拖动的就变成了地图而非主菜单,对操作精度的要求过高。在二级页面中按钮和字体的尺寸还都是比较大的,操作难度会低一些。

屏幕附近的布置方式上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在操作多媒体音量控制时非常容易误触到下方的双闪按钮,实在没搞懂把双闪做成触控的是为了什么。

方向盘上的按钮本质上也是触控,有一定的键程,同时也有震动反馈,勉强能用吧。

仪表尺寸非常小,有效可视的信息除了挡位之外就只有车速了。正常行驶中LKA/LFA、导航、能量表都是基本没法一眼看清的状态,不如把ADAS部分隐藏起来用一个简单标志代替,跟车距离用数字显示,在这么小个屏幕上显示车在车道内靠左了还是靠右了实在是没有意义。

仪表拉跨,那有个好用的HUD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好在ID4可以选配。这是我目前在所有汽车上见过的HUD中尺寸最大的一个,大众把这个HUD定义为ARHUD,但实际效果并不好,由于在只有驾驶员可以看见HUD的投射影像,并且在驾车时无法拍摄照片,下面就用官方的示意图来解释一下这个ARHUD有什么问题。

行驶中HUD分为两部分,下半部分是仪表内容的延伸,显示清晰内容易读,上半部分则负责所谓AR的内容。众所周知人有两只眼睛,可以通过物体在两只眼睛视野中的相对位置来判断物体的远近(3D电影原理),同时也可以通过眼球变焦来判断物体的远近。在ID4的HUD上投射出来的形象也是如此,经过测量,下方仪表信息HUD的相对位置在机盖前端,大灯正上方;而AR部分的影像则影像在距离驾驶员大概10米的位置,且这个长度不会根据HUD显示内容而改变。

举个例子,在上图中这种情况,还有10米到路口,这时候右转,那HUD是恰到好处的。但如果在下个距离米远的路口右转的话,大众的做法是显示一个小箭头,并且随着距离路口的接近逐渐变大,但问题在于箭头的影像一直存在于离驾驶员十米的位置,这也意味着在盯着米外的路口时箭头是虚的并且有重影,看箭头的话又看不清米外的路口。

也许现在的AR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在箭头和路面之间来回切换多了眼睛会很累,不适应的话还会很晕。有趣的一点是ARHUD用单目摄像机拍出来的效果比人眼好得多,像上图这种效果只会存在于官吹和示意演示中,等到真的上手用的时候疑惑和不适感还是占大多数。所以HUD功能可以提高ID4的驾驶体验(仪表实在拉跨),但AR功能还属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并不能给导航带来便利,我个人认为这甚至是个安全隐患,谁用谁知道。

不过仪表部分HUD的亮度和清晰度不错,显示内容也相对丰富,没有AR还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动态部分

(假装有发动机)

试驾车是长续航Pro两驱版,搭载最大功率千瓦的单电动机,数据上非常克制,实际交出的答卷我觉得也还不错。极限动力是够用的,把电门踩到75%深度就完全足够绝大多数超车需求了,据说零百成绩在8秒左右,动力也算对得起价格。

B挡作为唯一一个强动能回收挡位,力度够用,在下山工况下应该是可以拉住车的。日常平地行驶时以单踏板逻辑驾驶,B挡前段对动能回收力度的介入也比较线性,不过在完全丢开后后段的动能回收力度增益偏大,控制不好的话会迫使车内成员频繁点头。D挡以我个人的习惯来看有点偏滑,完全丢开油门之后几乎不怎么有反拖力出现,车速下降也比较慢(60公里时大概3秒降一公里),但总体上D挡和B挡都可以很好地满足其相对应的功能需求,比那些把动能回收力度调节放到中控屏幕二级菜单的新势力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刹车脚感没有特别明显的问题,初段和末段的增益都挺正常,就中段的刹车力度有些飘忽,刹车力随踏板行程和踩踏力的变化比前段和末段偏小,变化也不像其他位置那么线性,但是并没有明显到影响驾驶的地步,不仔细感觉的话也感觉不太出来。电门的逻辑我比较喜欢,对于突然的阶跃式信号输入会进行过滤,过滤后反馈到电机上不会有任何的突然出力现象,行驶过程非常平顺。此外之前在小鹏P7和理想One上都遇到过的低速踩刹车蠕行时电机抖动的问题在ID4上也并没有出现,动力总成的标定和表现非常正常,对于一辆电动车来说实属不易。

至于后鼓刹,正常驾驶实测不会有任何不适感,ID4装配后鼓刹在理论上也没有问题。

ID4悬架的舒适性也是相对较好的,不会有硬碰硬的感觉,整体的乘坐感受也比较稳定。但问题还是有的,在40-60公里时速走类似年份较老的乡道时路面的起伏会引起一些余振,感觉后排相对更明显一些。但开得更快些或者更慢一些的时候对于类似震动的处理会好不少,余振幅度会变小到几乎感觉不到,而且路面的起伏和冲击会被抹得更平,有一定的高级感,是我目前在所有电动车里体验过最舒服的悬架了。

转向手感比较差劲,运动模式尤其差,阻尼特别强而且变化不线性,经常在低速转弯时缺乏回正,一把一把往回掰还挺费劲。舒适模式的转向手感就正常很多了,但阻尼依然变化不够线性,开着有些怪异。回正力矩的变化曲线也很平,没有打得越多回正力越大的感觉。唯一一点还可以的就是走直线的时候,因为中心区阻尼比偏大,所以主观的稳定感还是蛮好的,如果对驾驶有追求的话会觉得转向系统的指向精准性和跟驾驶者之间的沟通做的并不好。

车身跟随性偏差,小角度输入的相应相当迟缓,大角度输入的响应会更快一些,左右重心转移过程也偏长。除了悬架的标定之外可能跟转向比和较厚的胎壁也有一些关系,但无论如何ID4在操控时给人感觉是一辆相当沉重的车,没有驾驶乐趣。

NVH方面ID4做的还算不错,胎噪抑制较好,仅在水泥路面上时能听到一些啸叫声,可能也是跟用了高扁平比的固特异EfficientGrip自修复轮胎而不是防爆胎有关系。路噪控制正常,在粗糙路面上行驶时也相对安静,唯独风噪控制得不是很好,在A柱附近比较明显。整体表现比特斯拉Model3好得多,跟小鹏P7和比亚迪汉在一个水平,但不及高电量时的理想One。

总结

所以在我看来,ID4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一线限牌城市的家用SUV,没有运动属性也没想去强调性能,宽大的空间可以满足四个成年人的乘坐需求,车内的储物空间也相对丰富,座椅足够舒服。并且这应该是所有纯电动车里我个人认为最像正常车的一辆,噪音控制正常,悬架滤振正常,电机出力对新手驾驶员都非常友好。最重要的是这是我目前开过所有电动车里唯一一台总布置没有问题的车,坐进车里就像坐进一辆燃油车那么简单自然,操作交互并没有那么多幺蛾子,而且并不会被过高的地板不断提醒这是一辆电池中置的电动车。

所以均衡的产品力、注重日常使用的产品设计方向、对后排乘客足够的尊重,这就是ID4最大的竞争力。如果你想要的是一辆开起来正常,且抛开能量因素后能够作为家庭唯一用车来使用的电动车,那ID4绝对是市面上没有对手的选择。要是再把那些怪异的设计都改回去出个廉价版ID4,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完全不可能,也许下个时代的主旋律就是科技感溢价)

总评:★★★☆

操控:★☆

性能:★★★

舒适:★★★★☆

内饰:★★★★

实用性:★★★★☆

价格:★★★★

PROS:

同价位最佳电动车总布置;

静态表现优秀地不像电动车;

动力总成表现相当正常且可控;

噪音控制对得起价格。

CONS:

0驾驶乐趣;

ARHUD中看不中用;

触控操作过多;

车机逻辑复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0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