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厂站工程施工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
一、施工方案和流程
(一)施工方案
(二)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结构施工流程
测量定位→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垫层施工→防水层施工→底板浇筑→池壁及柱浇筑→顶板浇筑→功能性试验
(三)单元组合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工艺流程
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中心支柱浇筑→池底防渗层施工→浇筑池底混凝土垫层→池内防水层施工→池壁分块浇筑→底板分块浇筑→底板嵌缝→池壁防水层施工→功能性试验
三、施工技术要点
在安庄池壁最下层模板时,应在适当的位置预留清扫杂物的窗口,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模板内部清扫干净,经检验合格后再将窗口封闭。
采用穿墙螺栓来平衡混凝土浇筑对模板侧压力时,应采用两端能拆卸的螺栓或在拆除模板时可以拔出的螺栓。
两端能拆卸的螺栓中部应该加焊止水环,止水环不宜采用圆形。螺栓拆卸后混凝土面应留下有40-50mm深的锥形槽。锥形槽应采用无收缩、易密实、具有足够强度、与池壁混凝土颜色一致或者相近的材料封堵,封堵完毕的穿墙螺栓孔不得有收缩裂缝和湿渍现象。
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3/。
塑料或橡胶止水带接头应采用热接,不得叠街;接缝处
应平整牢固,不得有裂口、脱胶现象;T字接头、十字街头和Y
字接头应在工厂加工成型。
金属止水带应平整、尺寸准确,其表面的铁锈、油污应清理干净,不得有砂眼、钉孔。金属止水带接头应按其厚度分别采用折叠咬接或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mm,咬接或搭接必须采用双面焊接。金属止水带在伸缩缝中的部分应涂防锈和防腐材料。不得在止水带桑穿孔或用铁钉固定就位。
混凝土底板和顶板,应连续浇筑不得留置施工缝,设计有变形缝时,应按变形缝分仓浇筑。池壁与底部相接处的施工缝,宜留在底板上面不小于mm,底板与池壁链接有腋角时,宜留在腋角上面不小于mm。池壁与顶部相接处的施工缝,宜留在顶板下面不小于mm,有腋角时,宜留在腋角下部。构筑物处于地下水或者设计运行水位高于底板顶板8m时,施工缝处宜设置高度不小于mm,厚度不小于3mm的止水钢板。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预应力筋外包装材料,应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不得采用聚氯乙烯。必须采用Ⅰ类锚具。
施工流程:钢筋施工→安装内模板→铺设非预应力筋→安装托架筋、承压板、螺旋筋→铺设无粘结预应力筋→外模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及锚固肋混凝土凿毛→割断外露塑料套管并清理油脂→安装锚具→安装千斤顶→同步加压→测量→回油撤泵→锁定→切断无粘结筋(留mm)→锚具及钢绞线防腐→封锚混凝土
锚固肋数量和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不超过50m,且锚固肋数量无双数。安装时上下相邻两环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固位置应错开一个锚固肋,应以锚固肋数量的一半为无粘结预应力筋分段张拉数量,每段无粘结预应力筋的计算长度是一个锚固肋的宽度及两端张拉工作长度和锚具长度。无粘结预应力筋不得有死弯,有死弯应该切断。无粘结预应力筋中严禁有接头。
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小于25m时,宜一端张拉,张拉段预应力筋长度大于25m小于50m时,宜采用两端张拉,张拉段预应力筋的长度大于50m时,宜分段张拉。
封锚要求: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
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封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相应结构的混凝土强度,且不得低于C40。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的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保湿养护。当最低气温低于5℃,不得采用晒水养护。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大体积混凝土应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保湿养护不得少于14d。混凝土养护,控制浇筑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混凝土强大达到1.2MPa前,不得在其上踩塔、堆放物料或安装模板和支架。
整体式现浇混凝土模板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
一、预制构件吊运安装
预制构件吊装前必须编制吊装方案。方案包括:1、工程概况2、主要技术措施3、吊装进度计划4、质量安全保证措施5、环保、文明施工等保证措施
安装前应经复验合格,有裂缝的构建,应进行鉴定。预制构件应按照设计位置起吊,曲梁宜采用三点吊装。吊绳与预置构件平面的交角不应小于45°,小于45°时应进行强度验算。曲梁应在梁的跨中临时支撑,待上部二期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及以上时,方可拆除。
二、现浇壁板缝混凝土
除底板混凝土施工施工质量和预制混凝土壁板质量满足抗渗标准外,现浇壁板缝混凝土也是防渗漏的关键。壁板接缝的内模宜一次安装到顶,外模应分段随浇随支。分段支模高度不宜超过1.5m。接缝的混凝土应该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该不壁板混凝土高一个等级。混凝土分层浇筑不宜超过mm。用于拼头或拼缝的混凝土或砂浆,宜采用微膨胀和快速水泥。
构筑物满水试验的规定
一、试验必备条件与准备工作
达设计强度要求、池内清洁,池内外缺陷修补完毕。
现浇:防水层、防腐层施工之前;
装配式预应力:施加预应力且封锚后,保护层喷涂前;
砌筑:砖砌防水层施工以后,石砌勾缝以后。
设计预留孔洞、预埋管口及进出水口等已做临时封堵,且经验算能安全承受试验压力。
满水试验流程:试验准备→水池注水→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整理实验结论。
试验要求:向池内注水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1/3。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宜大于2m/d,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我初读数,初读数和末读数间隔时间不少于24h,测定时间应该连续,须连续测定两次以上。池体有盖时,蒸发量可以忽略不计,池体无盖时,必须做蒸发量测定。
合格标准:水池渗水量计算,按池壁(不含内隔墙)和池底的浸湿面积计算。钢筋混凝土机构水池不得超多2L/(㎡*d)
砌体结构水池不得超过3L/(㎡*d)。
沉井施工技术
一、沉井的构造
刃脚踏面,其底宽一般为-mm,当沉井在坚硬层中下沉时,刃脚踏面底宽宜取mm。
隔墙的底标高高出刃脚踏面-mm。在刃脚上部井筒壁上留有连接底板的企口凹槽,深度为-mm。
二、沉井准备工作
沉井施工影响附近建构筑物,管线或沿河设施时,应采取控制措施,并进行沉降和位移监测。
地下水位应控制在基坑一下mm。
刃脚的垫层采用砂垫层上铺垫木或素混凝土,垫层的结构厚度和宽度应根据土体地基承载力、沉井下沉结构高度和结构形式,经计算确定。砂垫层分布在刃脚中心线的两侧范围,应考虑方便抽除垫木,砂垫层宜采用中粗砂,并分层铺设、分层夯实。
三、沉井预制
分节制作,每节制作高度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第一节制作高度必须高于刃脚部分,井内设有底梁或支撑时应与刃脚部分整体浇筑。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75时,方可拆除模板或浇筑后节混凝土。
混凝土施工缝处理应采取凹凸缝或设置钢板止水带,
内外模采用对拉螺栓固定式,对拉螺栓的中间应设置防渗止水片。沉井每次接高各部位的轴线应一致、重合,及时做好沉降和位移监测。
四、下沉施工
下沉时标高、轴线位移每班至少测量一次。
终沉时,每个小时测一次,严格控制超沉,沉井封底前自沉速率应小于10mm/8h,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加密监测。大型沉井应进行结构变形和裂缝观测。
辅助法下沉:沉井外壁采用阶梯形可以减少下沉时的摩擦力、采用触变泥浆套、采用爆破下沉
五、沉井封底
干封底:封底前应设置泄水井,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且满足抗浮要求时,方可封填泄水井、停止降水。
水下封底:水下混凝土浇筑顺序,从低处开始,逐渐向周围扩大,井内有隔墙、底梁或混凝土供应量限制时应分格对称浇筑。
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1m,浇筑面上升速度不应小于0.25m/h,浇筑面略高与设计高程。
水池施工中的抗浮措施
一、当构筑物有抗浮设计
水池基坑施工前必须采取人工降水措施,水位将至基坑底面mm以下。在水池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到达设计强度时,及时做好抗浮措施。
二、当构筑物无抗浮设计,水池施工应采取抗浮措施
1、选择可靠的降低地下水的方法
2、基坑受承压水影响时,应进行承压降水计算,对承压水降压的影响进行评估。
3、降水排水应输送至抽水影响半径范围以外的河道或排水管道
4、施工过程中不得间断排水
三、当构筑物无抗浮设计时,雨期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抗浮措施
四周设置防汛墙、构筑物下及基坑内四周埋设排水盲管和抽水设备、引入地下水、地表水等外来水进入构筑物,使构筑物内外无水位差,以减小浮力,使构筑物免于破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