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1滑模施工工艺特点
按照施工对象尺寸和形状,在地面组装好模板、液压提升设备和操作平台的滑模装置,然后绑钢筋、浇混凝土,利用液压提升设备不断竖向提升模板,完成混凝土构件施工的方法。
因为施工模板是整体提升的,一般不宜在空中重新组装和改装模板和操作平台。模板提升有一定连续性,不宜过多停歇,这要求建筑平面布置和立面处理方面,在不影响设计效果的前提下力求简洁整齐,尽量避免影响滑升的突出结构。
滑模施工多用于:烟囱、水塔、筒仓等筒壁构件及高、超高层民用建筑。
滑模施工工艺具有以下特点: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施工速度快、结构抗震性好、经济效益好。与传统的结构施工方法比较,滑膜可缩短工期50%以上,提高工效60%左右,还可以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劳动量。
9.3.2滑升模板组成
滑模装置包括模板系统、操作平台系统和液压提升系统三个系统。由模板、
围圈、提升架、操作平台、内外吊脚手架、支撑杆及千斤顶等组成。
1支撑杆2提升架3液压千斤顶4围圈5围圈支托6模板7内操作平台
8平面桁架9栏杆10外挑三脚架11外吊脚手12内吊脚手13混凝土墙体
1.模板系统
模板系统主要包括模板、围圈、提升架。其作用是使混凝土能按照设计的几何形状及尺寸准确成型并保证表面质量,主要承受浇筑混凝土时侧压力、滑动时
摩阻力和模板纠偏等情况下的外加荷载。
(1)模板:模板可用以下三种:钢模、木模、钢木混合模板,目前最常用的是钢模板。一般来说,模板高度当用于墙模时为1m,柱模时为1.2m,筒壁
结构为1.2~1.6m。
(2)围圈:用于固定模板,保证模板所构成的几何形状及尺寸,承受模板
传来的水平与垂直荷载,所以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3)提升架(又称千斤顶架或门架):作用是固定围圈,防止模扳侧向变形,把模板系统和操作平台联成整体,承受模板和操作平台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千斤顶提升架,又是安装千斤顶、连接模板、围圈以及操作平台成为整体的主要构件。
2.操作平台系统
操作平台系统主要包括操作平台、外挑脚手架、内外吊脚手架以及某些增设
的辅助平台,以供材料、工具、设备的堆放。
(1)操作平台(又称工作平台)是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提升模板等的操作场所,也是混凝土中转、存放钢筋等材料以及放置振捣器、液压控制台等机械设备的场地。
(2)内外吊脚手架(又称吊架)主要是用于钢筋绑扎、混凝土脱模后检查墙(柱)体混凝土质量并进行装饰、拆除模板(包括洞口模板),引设轴线、高程以及支设梁底模板等操作。
3.液压提升系统
液压提升系统主要包括支承杆、液压千斤顶、液压控制系统三部分,它是整
套滑模施工装置中的提升动力和荷载传递系统。
9.3.3墙体滑模的一般施工工艺
滑升模板的施工工艺:滑模的组装→钢筋绑扎→预埋件埋设→门窗等孔洞的留设→混凝土浇筑→模板滑升→楼面施工→模板设备的拆除等。
1.滑模组装
滑升模板的组装是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要合理组织、严
格施工。
滑模组装工作应在建筑物基础顶板或楼板混凝土浇筑并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
2.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应与混凝土浇筑速度、模板的滑升速度相配合。根据每个浇筑层的混凝土浇筑量、浇筑时间和钢筋量的大小,合理安排绑扎人员,划分操作区段,
保证钢筋的绑扎速度。
3.预埋件埋设
预埋件的留设位置与型号必须准确。滑模施工前,绘制预埋件平面图,详细
注明预埋件的标高、位置、型号及数量,施工中要加强检查以防遗漏。
4.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之前,要合理划分施工区段,安排操作人员,以使每个区段的浇
筑数量和时间大致相等以保证滑升速度。
混凝土的浇筑必须严格执行分层交圈均匀浇筑,混凝土的出模强度一般宜控制在0.2~0.4N/mm2,此时混凝土对模板的摩擦阻力小,出模的混凝土表面光
滑,后期强度损失小,并能承受上部混凝土的自重,不易坍塌、开裂或变形。
混凝土的施工和滑模模板提升是反复交替进行的,整个施工过程及相应的模
板提升可分为初浇阶段、随浇随升阶段和末浇阶段三个主要阶段。
5.模板的滑升
模板的滑升可分为初升阶段、正常滑升阶段和末升阶段三个主要阶段。
(1)初升阶段
混凝土浇筑开始后首次提升模板的阶段,当混凝土分层浇筑到模板高度的2/3,且混凝土达到出模强度时,进行试探性的提升,观察混凝土的出模情况。
(2)正常滑升阶段
滑升速度取决于混凝土凝结时间、劳动力配备、运输能力、浇筑混凝土速度等因素
(3)末升阶段
当模板升至距建筑物顶部标高1m左右时开始进入末升阶段。此时应放慢滑升速度,进行准确的抄平和找正工作。整个抄平找正工作应在模板滑升至距离顶部标高20mm以前做好,以便使最后一层混凝土能均匀交圈。混凝土末浇结束后,模板仍应继续滑升,直至与混凝土完全脱离为止。
6.模板的拆除
滑模装置拆除应制定可靠措施确保安全。提升系统拆除可在操作平台上进行,千斤顶应与模板系统同时拆除。滑模装置拆除后,应对各部件进行检查、维修以备使用。
9.3.4采用滑模施工时楼板的施工工艺
滑模施工中,现浇楼板的施工方法有:“滑一浇一”支模现浇法、“滑三浇
”支模法、降模施工法
1.“滑一浇一”支模现浇法
又称逐层空滑楼板并进法。它是在墙体混凝土滑升一层,紧跟着支模现浇一层楼板,每层结构按滑一层浇一层的工序进行,由此将原来的滑模连续施工改变为分层间断的周期性施工。
当每层墙体混凝土浇筑至上一层楼板底部标高后,将滑升模板继续空滑至模
板下口与墙体上皮脱空一段高度为止,进行现浇楼板的支模、绑筋和浇筑混凝土。
2.“滑三浇一”支模法
该方法是在墙体不断向上滑的过程中,预留出楼板插筋及梁端孔洞,再在内吊脚手架下面加吊一层满堂铺板及安全网,当墙面滑出一层后,扳出墙内插筋,利用梁、柱及墙体预留洞或设置一些临时牛腿、插筋及挂钩,作为支设模板的支撑点,在其上开始搭设楼板模板、铺设钢筋等。当墙体滑升到三层时,浇捣第一层楼板混凝土,依次进行直至浇筑完毕。
3.降模施工法
该方法是当墙体连续滑升到顶或滑到8~10层左右高度后,将事先在底层按每个房间组装好的模板,用卷扬机或其他提升机具提升到要求的高度,再用吊杆悬吊在墙体预留的孔洞中,然后进行该层楼板施工。此时,悬吊模板的吊杆也随之接长。这样依次逐层下降,直到完成全部楼板的施工,将模板拆除为止。对于楼层较多的超高层建筑,一般应以10层高度为一个降模段,可以采用分段降模法,按高度分段配置模板进行降模施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