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首先,我们观察右半侧的图像,这是一个经典的杠杆结构,其中O为支点,F为动力,向上的F1为阻力,动力臂AO设为L1,阻力臂BO设为L2。根据杠杆原理可知,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L1=F1·L2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L1增大时,所需要的F就会变小,这就可以省去一部分力量了。压强公式当然,单纯的杠杆原理并不足以解决问题,我们还需要讨论压强。液压机来源
网络没错,还是这个图。这次我们观察图像的中心部分,左右两个活塞对水面都有正压力,故活塞和水面之间都有压强,我们记为P2和P1。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右侧活塞对液体的压力与杠杆阻力F1是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故右侧活塞对液体的压力也记为F1,左侧液体对活塞的压力记为F2。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来源
网络此时的图像所代表的液压器受力如图:液压机的压强公式图来源
作者在文章的最开始我们说到,帕斯卡原理中力会通过流体无损的传递到各点,即左右两液面所感受到的压强是一致的,P2=P1。根据压强公式,压力=压强/接触面积,即因此,可以比较简单的推导出最终的结论:发现没有,两个力之间的比例与两个液体的接触面积有关。即扩大接触面积的比例,就可以轻松的用很小的力量产生较大的力。液压机的缺点但是,液压机真的能如此完美吗?那当然也不可能。由于液压机的基础原理是杠杆,必然就会出现省力但是费距离的情况,也就是说使用较小的力的时候,需要的位移就会比较大。例如我们在用千斤顶顶起车辆时,手臂下压的压力远小于车辆自身重力,然而手柄一端的距离总长度会远大于车辆升起的高度。千斤顶原理(左侧为重物,升高缓慢,右侧为人施力过程,施力幅度明显大于重物上升距离)来源
网络生活应用当然,生活中也有很多反向操作的例子。比如,打针的时候,人的力气是很大的,但是脆弱的血管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力,这是为什么呢?如果手边有针管的可以感受一下,将灌满水的针筒的针头去掉后,手指轻轻堵住出水口,用很大的力去推动活塞,手指也几乎感觉不到力。这就是因为接触面积的比例变了,现在是施力F1的接触面积大于F2的接触面积,如果还用刚才设定的符号来表示,应该是自然F2的力量远小于F1。来源
作者生活中类似的应用还有很多,比如使用液力变矩器的汽车AT变速箱;汽车的刹车系统,通过液压系统将脚踩踏板的力放大使高速行驶的汽车进行制动等,都一一应用了液压机的原理。现在明白了吗?物理并不复杂,这种“以小博大”的智慧你在生活中一定会用到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