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千斤顶 >> 千斤顶介绍 >> 正文 >> 正文

大国工匠从技术青铜到业界C位的匠

来源:千斤顶 时间:2023/1/25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坚持不懈的奋斗,才是中国石油青年的样子;只有坚持不懈的奋斗,才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王建

人物小传:王建

中石油抚顺石化工建公司维修一车间钳工首席技师。大学毕业后,始终扎根在一线班组,苦练钳工基本技能,从一名普通青工成长为抚顺石化公司最年轻的钳工首席技师,屡次荣获市技术状元、市百姓雷锋、辽宁好人、中石油集团公司最美青工、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化工行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成为行业标志性的机修钳工“金牌”选手。他多次参加大庆、大连、广西等地区的检修工作,解决关键设备故障,保证装置平稳运行,总结工法、解决企业难题十余项,为公司节约创效余万元。年新冠疫情期间,连续70个日夜奋战在口罩生产线,保证设备连续运行,累计让千万片合格口罩投向社会。

“只有坚持不懈的奋斗,才是工匠精神的体现!”这是中石油抚顺石化青年工人王建在工匠祖师鲁班的故里滕州举行的“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之后的心声。

35岁的王建是中石油抚顺石化公司最年轻的集团级技能专家,他主要负责抚顺石化烯烃厂乙烯装置的日常维护作业。入职以来,“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成一行”,从一名初级工到钳工技能专家,他用勤奋和汗水唱响了从技术“青铜”到业界“王者”的“劳动者之歌”。王建屡次荣获市技术状元、市百姓雷锋、辽宁好人、中石油集团公司最美青工、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化工行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成为行业标志性的机修钳工“金牌”选手。

职场“小白”磨砺“建”锋

年,王建从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化工机械修理专业毕业,进入工建一公司维修车间成为一名钳工,妥妥的职场“小白”。“我就是想多看、多学、多长见识。”初入职场,王建还没有明确目标,心中对高端技艺的懵懂火焰指引着他向远方前行。年,王建与中油技能专家郭建勇签订师徒合同,技术“青铜”踏上了升级之路。从钳工最基本的“铲、挫、研、磨、刮”学起,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掌心磨起泡了不在意,手刮破了粘上创可贴继续练。需要三个小时做好一个的试件他能做出两个。对实践经验和操作技巧师傅郭建勇倾囊相授,王建学得认真、练得刻苦,能耐蹭蹭往上涨:“我是搭着高铁的速度长本事。”

有一天,师傅带王建更换双支撑泵的密封,密封更换完后要对无止口轴承箱进行本体同心度调整。王建建议不用进行调整了,因轴承箱上有定位销,通过这个销就可对轴承箱进行定位。师傅却表示必须打表进行调整才能确保安装精度。

师傅坚持调整,徒弟认为不用,怎么办?郭建勇看出徒弟的“小心思”说:“咱们现场实验。”师徒俩对总间隙做了一次打表测量,后将定位销安装后,看轴是否处于中间位置。结果出乎王建意料,定位销安装位置离中心有很大偏差,最终还是通过打表将轴承箱安装在中心位置。这一次王建明白了,经验不是绝对准确,需严谨做好每一步检测才能做到最好。短短两年时间,王建技术就有了质的飞跃,年,王建在市第八届职工技术运动会石化机泵维修钳工比赛中取得第一名,被授予“抚顺市技术状元”,同年获得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和师傅一起共事多年,王建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检修时师傅都要对机组关键点数据一一确认,且仔细检查所有配合面有无翻边、毛刺、伤痕等。师傅言传身教让王建把“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理念深深“刻”在了心上。

精益求精检修亮“建”

年,抚顺石化装置进行首次联合大检修。王建作为主修之一参与了大检修主线工程——80万吨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组的检修工作。裂解压缩机组是龙头装置的心脏设备,日本三菱重工生产是抚顺石化单台价值最高、设备部件最大、检修难度最大的机组。王建主要负责压缩机组检修工作及整个机组检修参数、更换备件数据支持及后期机组找正工作。虽然检修工期只有33天,但实际上早在两年前就已开始着手准备。当时王建负责压缩机专用工具的统计核对,这个工作可以说是繁杂而又责任重大,漏划、漏报一个备件都可能导致检修无法顺利进行。

炎热的8月,在闷热的库房内,面对摆在货架上的零乱工具,王建不敢有一丝懈怠,对照图纸把现有专用工具认真核对上账,仅用3天时间就统计好专用工具项目数。王建又多次与加工单位核对备件制作数据,这样一次次提交核对确保了检修时专用工具的顺利使用。烯烃厂这次大检修可谓“困难重重”:检修工期只有33天,同类规模装置检修时间都在40天左右;厂房吊车高度不足,厂房内无承重区,吊装和搬运难度大;裂解气压缩机内部易结焦,隔板拆卸困难;单台压缩机重量70余吨且管线连接应力大,对中找正困难。压力面前不气馁,王建凭借高超技艺提出,用制作隔板拆卸工具配合两台超薄50T液压千斤顶的方法拆卸,摒弃传统人力拆卸方法,效率大大提高。

在机组对中找正方面,原厂找正表架为单表单打,体积大且笨重,还需要调向,操作起来费时费力。鉴于激光对中仪在现场位置还不适用,他又提出使用自制单表双打表架,解决反复拆卸调向问题。两个方案极大保证了施工进度,最终圆满完成机组检修,实现一次开车成功并使装置提前开汽,创效多万元。

精益求精利“建”出鞘

对技术的不懈追求体现在王建立志要像师傅一样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年6月,王建接到通知,公司要组队参加第十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能大赛,瞬间他心潮澎湃,终于有机会登上国家大赛舞台,完成多年梦想。

得到单位和家里支持后,王建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白天完成镶配件制作和多段泵拆检项目,晚上看理论和画CAD制图,基本每天都是凌晨才睡觉。夏日炎炎,持续的高温让训练异常艰苦,每个试件的制作都需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锯、锉、钻、研,体力消耗巨大。为让圆弧加工得更好更快,王建先后尝试了R规、打表、横向锉法、渐开线锉法,最终找到了合适的加工方法。加工试件时平台、钳台都是一汪汗水,整个人就像洗澡一样,工作服湿了干、干了湿,工具、量具都生锈,需要每天往锉刀上涂上一层油才行。

训练的5个月里,王建放弃全部休息时间,每天都在钳工基地摸爬滚打中度过。他心里憋着一股劲,一定要在全国大赛中拼出个成绩,巨大的心理压力常使王建彻夜难眠,高强度训练又让他第二天还是身心俱疲,这些他默默“扛”了下来……海选43进8、8进4、4进2,几轮淘汰赛下来,王建都以第一名成绩晋级。10月29日全国大赛在山东滕州拉开帷幕,比赛中王建调整好心态,把赛场当做训练场,展现抚顺石化钳工的风采。在多段泵拆检现场的对中找正环节,王建只用时20分钟便完成调整,比训练时整整提前了10分钟。最大一处数值0.04毫米远小于0.1毫米要求,比要求提前5分钟,机泵一次开车成功,流量、压力、振值全在标准范围内……取得在全部45家代表队中最高分——95分。最终,王建在全国大赛中与队友取得团体一等奖、个人第三名,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百姓雷锋奋战疫情

年,王建光荣地被评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十四届“百姓雷锋”。抚顺是雷锋精神发祥地,当百姓雷锋就要有雷锋同志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就要有国企员工产业报国、艰苦奋斗的干劲,王建是这样想更是这样做的。

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医用口罩成为防疫战略物资,供给紧张,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转产口罩生产任务。王建积极投身口罩生产线建设,共参与6条医用平面口罩和1条KN95口罩安装、调试和保运工作。为使设备能开好、产量提高,产出更多合格口罩,他每天盯在口罩机厂房,现场解决设备运行问题,面对各种问题主动琢磨,为什么这里焊接不良?为什么拉耳绳气缸总掉线?为什么口罩长短有变化?……一站就是半天,哪条线出现问题就立马处理。随着处理问题越来越多,王建对口罩机这套流程故障点处理越来越熟练,他还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设备操作人员,小问题操作人员自己就能排除,大大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高了口罩产量。

在“护航”口罩生产线的4个月,王建都在口罩机厂房度过,不是奋战到凌晨就是回到家凌晨又被报修电话吵醒。在KN95口罩正式投产的第二天晚上10点钟左右,耳带夹紧机构上的一个弹簧片折断了,口罩机被迫停产,厂家24小时内无法供货。时间就是生命!王建马上主动加工这个零件。但这个零件加工需要的一种弹簧钢一时间很难找到,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王建决定用厚度和弹性都非常好的钢板尺试一试。半小时后新弹簧片做好,联机试车运行正常,就这样,KN95口罩线在凌晨一点又生产起来了。事后算了算,当时的及时加工不仅创造了60余万元的经济价值,比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早一分钟产出合格口罩,就可以多保护一个人,多保护一个家。

一个技术“青铜”奋斗到业界“C”位的普通青年劳动者,正阔步走在“匠心之旅”的征途上……

文/胡晶王文贺马潇楠

编辑/陆佳

本文刊载于《中外企业文化》年05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