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千斤顶 >> 千斤顶介绍 >> 正文 >> 正文

感动交通痴心守护大国重器

来源:千斤顶 时间:2022/8/23
北京重点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10505/8918435.html

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调研三峡升船机。图片来源新华网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三峡工程实地调研通航船闸、升船机和左岸发电厂时强调,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通过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试想当年建设三峡工程,如果都是靠引进,靠别人给予,我们哪会有今天的引领能力呢?

今天要说的这位,就是三峡工程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是痴心守护“大国重器”的三峡工匠——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李然。

一股劲——深钻精研屡克行业难关

李然在廊道机房进行试验观察。

腊月二十八,在大连海事大学的实验室现场,“一根筋”的李然顾不上家人催归的电话,同好几个博士、硕士一道,在没有暖气的救捞池做试验。一项通航测速装置的试验正在紧要关头。几个人脸上留下红红的冻伤,手上肿得像馒头,却没有一人喊累,没有一个说要回家过年!

李然的“轴”,大家公认,只要是他认为正确的事,就会一直坚持,九头牛都拉不回。面对技术难题,他有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为了突破新技术,他宁愿忍受无尽的孤独,埋头钻研。

年,李然开始从事船闸检修工作。三峡船闸、葛洲坝船闸的人字门,一扇门有两个篮球场大,被称“天下第一门”。门体是每次检修的重点——顶升这个“巨无霸”、查磨损、换配件,再安全回落。顶升一次得40人同步操作8个千斤顶工作一昼夜,劳动强度高、安全风险大。两坝船闸有36个这样的“巨无霸”,仅检修程序就有几百道。

“一线船闸关闭一天,会有近30条船、万吨左右的货物受阻,航运企业损失巨大!”从第一天起,李然就立志要研制新的船闸检修装备,打破被动局面。

为减少停航检修时间,李然带领“人字门多点同步升降系统”研发团队,提出用机械、液压、控制集成于一体,用4个液压千斤顶实现自动高精度顶升的同步顶升系统,偏差不超过0.5毫米!

只用4个液压千斤顶就能顶起“巨无霸”,很多人以为是天方夜谭。但李然认准了这个系统可行,就一头扎进去。可是试验遇到瓶颈,眼见距大修只有2个月时间。

“不吃不喝也要按期搞出来!”李然发了狠,因为下次大修要再等2年,他不愿错过这次现场检验的时机。

“在炎热的夏天,他一个人在西坝简陋的工棚里,连续作战22天,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暴瘦的身上满是被蚊虫‘偷袭’的红包。”作为成长见证人,三峡局副局长郑卫力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李然当初研发新系统时的那股拼劲。

最终,李然和同事抢在检修前试验成功,一举攻克了人字门检修难题。凭着这一顶尖技术,原本需要40人24小时协同完成的高风险工作,只需一摁电钮,6个人1小时内搞定。那年,停航检修时间从多天压缩到50天。

年2月,李然在升船机坝顶检查设备。

他身边的人都说:他像一团火,只为现场大修和通航保障激情燃烧。

眼见“人字门同步顶升系统”给船方带来巨大效益,精益求精的李然不满足现状,思考如何让系统适应不同的门体,对系统进行了长达8年的升级完善。

在反复摸索中,李然将三峡船闸上千个零部件的原理、构造、用途烂熟于心,制定出近百套应急检修预案,制造了数百件定制化工具。经过8年的攻关,李然研发出针对不同重量、不同结构闸门的6大系列同步升降装置,同步精度提升至微米级,创造了极致标准。船闸停航检修时间也相应再次大幅压缩。

如今,从汉江王甫洲船闸,到广西长洲船闸、桂平船闸,在全国众多船闸检修中,“人字门多点同步升降装置”大显身手。运用这套装置,有效缩短了检修停航时间,保障了检修安全,对缓解船舶拥堵、提高船闸通过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靠着这股钻劲,李然成了全国船闸、升船机行业远近闻名的发明专家,研发了20多项通航关键技术、获得了18项国家专利,参与制定了3项行业标准,其中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发出的多个船闸快速检修装备,为三峡通航效益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个梦——自主创新勇攀世界技术高峰

三峡升船机运送船只。

三峡升船机,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复杂、规模最大的升船机,船厢连船带水一起升降,相当于一座小城20万人的重量,最大提升高度达米,对运行维护和安全保障有着极高的要求。

年,三峡升船机建设进入关键阶段,李然作为骨干被抽调担任工程监理。从葛洲坝船闸通航保障,到三峡船闸的技术升级,再到被选拔维护三峡升船机,李然更忙碌,也更充实了。

三峡升船机拥有太多的世界之“最”。建设初期,所面对的问题都是空前的,无任何经验可循。凭借过硬的技术功底,李然组织编制了《三峡升船机运行操作规程》《三峡升船机维护规程》,为三峡升船机的运行维护提供了依据。

李然正在巡视设备。

为保障船舶安全过坝,历经三年摸索和反复试验,李然和同事们终于为升船机“量身定做”了一套单波束侧扫式船舶吃水检测装置系统和测速测距一体化雷达。这些装置阻止了多起船舶超速、吃水超限行为。

在李然等三峡通航人的努力下,三峡升船机于年9月正式进入试通航阶段。作为三峡双线五级船闸的重要补充,创造了“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的奇景。

不断攻克通航关键技术,破解船闸管理难题,李然等人默默守护着“国之重器”,为保障枢纽通航的安全、畅通、高效,服务沿江经济奉献着青春。

如今,三峡升船机实现过坝测速、测水位自动化;过坝时间缩短到50分钟,船厢升降过程中平稳到竖立的硬币纹丝不动……靠着一丝不苟的积累,李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技术领先的德国专家都不由得啧啧称赞。

“升船机设计采用德国技术,从建设初期起,我们每年与德国专家进行例行技术交流。从开始向德国人求教,到平等对话,再到建好运行后,他们反过来向我们请教了……”李然自豪地说。

李然在升船机现场巡检。

在同事眼中,李然是破冰专家,是引航者;在业内人眼里,他是当之无愧的技术管理精英。

年,李然以6年参与升船机建设与运行的积累沉淀,执笔完成了《三峡升船机试通航期间运行情况报告》。当年年末,三峡升船机通过国家验收,运行效率从每天7厢次提高到28厢次。

船厢姿态调整工艺、下闸首排水工艺、升船机补排水工艺、漂浮物清除工艺……还有很多针对性的研究有待李然和他的团队来优化和完善。每天,他在现场忙得脚不点地。在李然的心中,守护好、运行好“大国重器”,早已成为他最坚定的执着与崇高的信念。

一团火——初心不改照亮同行成长路

全国船闸单位隶属关系复杂,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有一根无形纽带,那就是在学习交流中共同进步。

李然在船闸和升船机职业技能比赛现场进行指导。

作为国内船闸运行检修技术的领跑者,三峡通航人一直是各船闸单位检修遭遇难题时的求援对象,每到这时,李然自然成为到全国巡诊的“船闸医生”,帮助汉江船闸抢修是他又一次出征。

汉江船闸运行两年左右,设备发生故障。李然舟车劳顿一路,一到汉江船闸,顾不上休息,直接奔赴船闸一线,了解船闸现状,并立即开始处理。

最终,李然带着团队,列举出多个检修项目,连续奋战四个日夜,检查并修理五十多个故障部位,维修了六项“疑难杂症”,顺利地在检修时间内让船闸恢复正常。

“我们对这次检修很满意,后期还特意追加了维修费用,就冲着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态度,值!”汉江船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那次检修,李然和团队成员不仅出色地完成了船闸指定检修项目,还“顺手”解决很多非指定项目。

李然手机号被行业内称为“然总热线”,因为他的足迹留在国内许多船闸抢修现场,而每次检修结束后,他都会主动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并嘱托对方有问题尽管联系,不用怕麻烦他。

“多带出一个技术管理人才,就多一份力量保障!”李然先后对来自苏北运河、广西西江、湖南湘江等全国不同流域近名船闸和升船机运行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努力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管理素质。业内同行叹服其“发明专家”的风采,更折服于他倾囊相授、鞠躬尽瘁的师者风范。

“李然创新工作室”是湖北省总工会授牌的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既是创新成果的孵化器,也是人才培养的加速器。

李然与创新工作室成员进行技术探讨。

李然徒弟闫晓青短短四年就成为三峡局青年技术带头人。闫晓青对自己做第一个科技项目选题时的纠结记忆犹新,李然看出他无从下手的茫然,带他走进船厢,“从技术难题中找课题,从实际问题中找切入点。”一语点醒,闫晓青确定了“过厢船舶与设备设施的适应性研究”课题,紧接着开展设备润滑管理研究、下闸首检修排水设施优化、机械重点检修工艺研究和特种橡胶止水快速检修技术研究,项目一个接一个,研究成果质量也越来越高。

像闫晓青那样飞快成长的还有龚国庆、李明、游强、冉志平等,他们都是年成立的“李然创新工作室”成员。在李然的带领下,他们的创新活力迸发,研发了三峡升船机运行管理系统、三峡升船机船舶安全检测及预警系统、三峡升船机运行仿真系统等多个系统,为升船机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工作室成员每年都在增加,他们既承担着工作室项目研究,又在各自岗位成为技术大拿。

李然与创新工作室成员进行技术探讨。

“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申报发明专利21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撰写论文86篇,提出合理化建议条。”李然欣慰地介绍道。

一片情——阅尽千帆国家需要为己任

4月30日,艳阳高照,三峡升船机检修现场,戴着口罩的李然坚守在承船箱的弦梯上,观察着优化施工情况。

当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时,利用春节期间船流相对较少、通航压力相对较轻而启动的三峡升船机“加强性消防安全措施和设备检修”施工,成为李然的“压力源”。作为施工现场的三峡升船机处技术总负责人,李然每日坚守在检修一线,提出进一步加强现场封闭式管理、设立专用出入口进行人员登记和体温监测、调整运行值班方式、减少人员交流、“三隔离不交叉”等疫情防控措施……在做好防“疫”应对的同时,协调各组进度,察看施工质量,在保障施工人员健康安全时,使检修进度有序高质量推进。

“人不能在现场,但工作决不能放下!”由于去武汉出差一天,李然按要求要自行在家隔离。被“锁”在家的李然,开启在家“移动办公”模式,“追魂call”一个接一个打往现场施工组,询问同事现场情况,关心设备状态,指导升船机检修……

在了解到现场缺员时,李然又迅速部署优化了日常巡检方式和路线,倡议组建升船机处“应急保障小分队”。很快,以“李然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主的参战队员“入列”到位。疫情初起时,在大家齐心协力下,升船机现场工作不断不乱。

2月初隔离一解除,李然就迅速赶往现场。登上闸首桥机,仔细检查桥机各机构运转情况,逐个爬上船厢四套安全与锁定装置,查看螺母柱间隙是否正常、导轮润滑是否充足……“这些设备都好好的,总算是放心了!”直到亲手把升船机设备状态查了个遍,他才长舒一口气。

李然在巡视设备。

2月中旬至今,他一直坚守在现场,带着轮值的同事们进行现场试验与分散理论研究,一起开展“进一步完善平衡重钢丝绳调整工艺”的课题试验。他总是希望,通过技术手段为本已“双保险”的安全防护再上一层保险。

向日葵的花盘,永远面对太阳。李然的研究,始终为了国家,为了三峡通航,“通航安全高效”在李然心中永远排首位。

曾经,有公司老总用高薪相邀,然而李然记挂着那些闸门船厢,婉言拒绝,选择留在这里。妻子为了支持他的工作,放弃广东数十万元年薪,到宜昌从头打拼。为了这份事业,李然记不清在孩子委屈、妻子期盼的眼神中,说过多少次“下次”。

如今,他新的“攻关”正在启航——将人体体检时用的核磁共振,用到船闸“体检”中。

“搞科研跟游戏通关一样,有瘾!”李然笑着说,“但游戏通关只有我一人高兴,科研‘通关’的成果却可惠及千万人。”

李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时的殷殷嘱托: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把国家的需要,当成自己的追求,他始终在创新的路上奔跑。

作者|蒋利刘敏

图片视频|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

责编|陈雪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