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顾欣亭
“张同军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成果——
集团公司创新成果: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矿小改小革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
自制巷道超前支架获得年度煤炭企业“五小”创新成果二等奖。
年12月,告成矿“张同军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秉承“互帮互学、破解技术难题和服务煤矿生产”的宗旨,积极引导综采维修技术攻关、技术革新、传授技艺等工作。在技能大师张同军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潜心研究,大胆探索,致力于创新创效,修旧利废,带动了广大职工岗位创新的积极性,为企业的高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1
强化学习提素质
提高机电维修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是夯实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室每月制订学习计划,以“实学、实用、实战”为培训原则,坚持“大拿当教员、现场当课堂”为主的培训方式,多管齐下突出培训效果。每周一次业务培训,主要学习有关运输机、转载机、液压钻机、起动器、液压支架等业务理论知识,半月一次实操演练,让每个职工都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在技术大拿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先后对起动器、巷道超前支架、前部运输机、转载机、液压泵站、6组合开关等多种设备的安装及故障排除进行实操演练,先后6次聘请厂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年底分专业所有人员进行测试,不断提高职工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02
导师带徒升技能
工作室把传绝技、带高徒、出成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紧紧围绕职工技能培训、技术创新解难题等方面开展工作。工作室每名核心人员至少带一名徒弟,签订导师带徒合同。导师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演练,都要一对一进行教学,并和徒弟一起参加技术演练比赛。老师认真教,徒弟用心学,半年举行一次技术比武,无论是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都有很大提高。两年来,共培养徒弟三十多名,先后有十几个徒弟在集团公司以上的技术比武中获奖。他们个个都成了各行业的技术骨干,并带动了身边职工学习业务技能、创新创效的积极性。
03
经验交流促提高
以工作室为平台,开展技术创新、流程优化和工艺改进技术交流活动。探讨主要涉及井下现场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及隐患处理方法。大家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经验与体会,指出在技术上还存在的不足,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研究制定新的创新项目,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为以后的创新积累宝贵的经验,充分发挥了工作室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04
技术鉴定严把关
对各区队的修理加工项目进行鉴定,各区队回收出的损坏待修设备,都要认真对待。凡是需要内修的,工作室主动提供技术指导和配件,从人力、物力、技术各方面全力支持,较好地指导和帮助了综采队、抽采队、综采预备队、掘进队等区队的自主创新工作。两年来,工作室同相关科室为各区队共鉴定小改小革和修旧利废项目数百个,节约资金数百万元。
05
创新路上不停步
工作室不断在实践中找技巧,在试验中查找资料,积累经验。成立两年来,针对井下生产的实际问题不断探索,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创新维修接链环,解决了投入接链环过多的问题;自制巷道超前支架,解决了老巷道支架长度、高度、强度、初撑力达不到要求的问题;抬底千斤顶维修工艺创新,解决了部分抬底活塞杆蕾型圈密封不严的问题;自制千斤顶多功能卧式拆柱机,解决了大型千斤顶拆卸难的问题;改制液压大功率拔轮器,解决了大型机械拔轮难的问题;维修A起动器,满足了工作面生产急需使用。在此基础上,工作室不断向深孔钻车、乳化液泵站、扒装机、飞力泵通风机以及声光信号等方面延伸,成功修理深孔钻车5台,扒装机2部,飞力泵2台。截至年底,共有小改小革及创新改制项目近60个,为矿节约资金多万元。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成绩面前,他们不骄不躁,初心不改,展望未来,他们一如既往,阔步向前。工匠精神,大师担当,前行路上他们将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迎难而上精神,多引领,多带动,多创新,为企业做强做大做出积极的贡献。
责编:龚芳芳刘金成
郑煤集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