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首钢园区石景山东南脚下,最引人注目的景观之一,是在一片沧桑斑驳的老厂房中以旧装换新颜的几座厂房。这些改造中的厂房,便是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承建的国家冬奥训练中心工程。
据现场张贴的工程概况显示,该工程的用地面积约4.9万平方米,由短道速滑馆、花样滑冰馆、冰壶馆、冰球馆等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其中,短道速滑馆、花样滑冰馆和冰壶馆在一座连体建筑里面,利用原有精煤车间改造而成,主要作为训练场馆,用于保障备战冬奥会的训练。位于另一侧外露钢框架结构的是冰球馆,设有观众看台,具备售票系统、门禁系统等功能,可以作为正式的比赛场地。
“目前主体结构的改造施工已经完成了,正在做内外装修和专业设备安装,总体进程还是比较快的。”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首钢冬奥冬训项目总工程师王伟林介绍。
走进连体建筑内部,可以看到,高大的场馆内,顶上灯火通明,工人正在悉心检查房顶结构;地面也已经铺设平整,为未来制冰做好了准备。
王伟林讲到,在施工过程中,首钢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屋面的钢结构是在场地外组装后,采用空中滑移技术,利用空中轨道和液压千斤顶,逐步将其一点点推到位的。其目的,是为了在空中作业的同时不影响地上作业,节约工期。”此外,在场馆内部的管线铺设方面,运用先进技术将原来的平面图变为三维立体图,直观地体现管线在建筑物中的空间位置,以便于检查管线之间的交叉,及时调整管线之间的排放。
作为冰雪项目的训练用地,这一场馆比其他建筑有着更高的专业要求,主要体现为除湿和温度控制两个方面。据王伟林讲,“训练中,冰面上会泛起潮气,潮气如果在屋顶结成水滴,滴下来将会对冰面质量造成影响。此外,在温度控制方面,如果既要恒定保持冻冰的温度,又要让室内的滑冰训练人员不觉得寒冷,这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来自国内外多个团队的工作人员们从设计角度考虑了各种方案和工艺,包括排风的方式、除湿的方式、甚至是取暖送风的风速、距离冰面的距离……这一切都经过了详细的讨论,在现场也做了大量的实验,终于制定出了合适的方案。如此高技术含量的场馆,对于首钢来说也是空前的。这一场馆建成之后,将会是目前全国工艺最为先进的训练场馆。
在追求先进科技和高技术标准的同时,首钢还力求展现原有的历史风貌。从外面看上去,连体场馆的表面铺设有许多暗红色纹路的条纹挂板,在场馆里面,还有许多与现代建筑反差很大的混凝土柱和房梁。“这些都是原来老精煤车间的柱子和梁,是我们在施工过程中特意保留的,为了体现首钢的老工业风格。我们要把建筑做成艺术品。”王伟林说。
走在施工现场的路上,记者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干净,路面整洁而潮湿。王伟林介绍,为了做好环保工作,工作人员们提前都对路面做过硬化和防尘处理,及时清扫路面并洒水。扬尘材料和施工垃圾全部封闭存放,定期组织清理。
站在训练中心前面远眺,可以看到四座高大的冷却塔。王伟林介绍,首钢正在设想将其中一座冷却塔作为年北京冬奥会单板大跳台的选址地,希望能在此定期举办国内外大跳台项目体育比赛,为专业运动员和运动队提供训练场地,并希望将其作为对公众开放的冬奥会标志性景观旅游景点和大众休闲健身活动场地。据悉,这项设想引起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极大兴趣,认为如果国际奥委会同意这一设想,该场地及周边设施在冬奥会后将得到充分利用。目前,这项设想正在规划和讨论当中。(傅潇雯温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