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月13日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主题为“文物赋彩全面小康”。
在徐州博物馆文保科技中心,有一群不为人知的“文物医生”,他们抽丝剥茧让原本破碎的文物获得新生,保护那些久经岁月侵蚀的文化遗产。
填病历、做诊断,文物“医院”静悄悄
为服务社会发展、满足公众需求,于4月完善升级的徐州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在5·18世界博物馆日首次面向公众进行了预约参观。
6月8日,修复室里悄无声息,几位年轻人正埋首伏案,填写文保修复档案的“病害描述”、用棉签清理文物纹理中的污垢、拼接从马棚山出土的一面破碎的铜镜,神情专注。
文保科技中心主任赵晓伟介绍:“文物被送到修复室后,需要先做基本的检查,包括称重、测量、病害评估,填报修复登记表,医院做检查、填病历,再根据疾病程度确定治疗方案一样。”
年徐州博物馆进行“四位一体”改扩建工程,设计建设文保楼并于年投入使用,同年,在原保管部修复室的基础上成立文物保护部,年更名文保科技中心。从成立之初的3人发展到现在的10人,徐博展厅内的文物修复多出自这个团队。
就徐州地区文物出土情况,徐博最常修复的是陶器、玉器、青铜器和铁器等,由于人员所限,不同材质的文物尚达不到专人修复,文保科技中心的每个人都是“全科医生”,练就了“万金油”式的技能。
“与展陈工作不一样,我们与游人极少接触,所以许多人不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其实每个人都不闲着。”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的90后李宗敏已在徐博从事了4年的文物修复,这天她正就修复使用材料的采购向主管部门申请费用、联系商家。
文物修复有着严格的审批程序。赵晓伟说:“接到文物修复任务后,我们要根据病害的程度制订修复方案,查阅大量的考古报告、同行的经验做法、文保研究的最新成果,有时还要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论证,确订完整严密的保护修复方案,报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后,才能着手修复。”
“文物的‘手术方案’为文物修复确定了方向,然而,方案制订得再好,手术做得好才是关键。”赵晓伟说:“修复文物的工作主要靠手术来完成,文保中心的每个人都是主刀医生,大家各有专长,怀着对文物的敬畏,克服种种困难,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地延续文物的生命。”
修复工具种类多,高科技跨学科运用
一张工作台前,修复师张亚在20倍的显微镜下,用超声波洁牙钻头清除一面铜镜上的锈蚀,显微镜连接的电脑屏幕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铜镜的硬结物被缓慢地清除。
“
在别人看来枯燥又重复的工作,从事了20年文物复修工作的张亚并不以为苦:“文物修复不能急躁,要细心和耐心,还要心灵手巧。看到原来破旧的文物在自己手里有了改观,很有成就感。”
出土文物经过千百年岁月的消融,多已面目全非、残破受损,多数文物修复需要经过清洗、拼对、整形、粘接、补配、做旧、缓蚀封护等步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物修复室有一面靠墙的铁架,挂着钳子、扳子、电钻、锤子、电动切割器等数十种工具,赵晓伟又向记者介绍了文保科技中心新引进的高科技仪器和设备的作用。
“
“清理出土文物是修复的第一步,这里的喷砂机、超声波清洗机、超声波除锈机可以针对不同材质的文物进行清理。例如铁器文物一旦生锈后就会面目全非,使用喷砂机,掌握好锈与本体的距离,就可以把表面的浮锈清理掉,将文物原貌呈现出来。”赵晓伟强调:“文物修复用的喷砂机喷的可不是砂子,而是碎核桃皮或树脂类的细小颗粒,既可除锈,又不损害文物。”
在仪器分析室,赵晓伟特别介绍了超景深三维显微镜:“这和我们刚才看到的显微镜不同,这种显微镜对好焦点后,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文物进行三维成像、数码变倍及光学变焦,并快速进行二维、三维的观察和测量。”
在化学实验室,一个密闭透明的净化防尘罩里放着一摞从汉墓出土的漆耳杯。原来,漆器对空气环境非常敏感,在这个密闭的空间里,可以形成相对稳定的湿度环境,给有机质文物的防护和修复提供可操作的空间。
为避免文物修复中粉尘和有害试剂对人体的伤害,文物修复室和化学试验室里都配备了专业除尘洁净系统,通过工作台上一个个透明吸尘罩,可以及时有效地吸附修复中产生的扬尘和挥发性化学辅助试剂的味道,同时保障文物修复过程中的洁净环境。
追寻蛛丝马迹,缝补复原历史的碎片
玉器因质地稳定,病害相对单一。
对文物修复师来说,
最艰难的是玉片的拼合、连缀。
徐州出土的汉代玉器闻名全国,无论是大件的玉衣、玉棺,还是小件的玉面罩、玉枕,很少没有被盗墓者扰动过。纷杂的玉片需要经过人工无数次的比对、试错,才能回归各自合理的位置。
陈设在徐博“天工汉玉”厅的狮子山楚王墓金缕玉衣创造了中国汉代玉衣的四个之“最”:出土年代最早、所用玉片最多、玉片质地最好、制作工艺最精。这件玉衣用玉片,出土时金缕被盗墓者抽离,玉片散乱四处,四千多个玉片的排列概率成几何倍增长,修复工作何其之难。
“修复这件玉衣用了两年,中间多次想打退堂鼓,实在是太难了。”从服装厂半路转行的张亚回忆:“我们先是把三角形的、长方形的、平行四边形的玉片分类放好,然后一块块找位置,再连接。”
“每当在展厅看到它,心里还是很自豪的,毕竟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玉衣。”张亚说那些玉片摸在手上的感觉至今难忘,不知古人是怎么打磨的,后来补的玉片怎么都达不到那种温润。
玉器厅里有一件铜缕玉衣,由个玉片组成。赵晓伟介绍:“这件玉衣年出土于拉犁山东汉墓,工作人员将玉衣仅剩的头套、鞋套整取回馆,其他被盗墓者打乱的玉片都是用筐盛回来的。经中社院对遗骨和鞋套推测,墓主人身高在厘米左右,确定身高后,我们再据此按比例修复裤筒、袖筒等。”
徐州已发现明确有玉衣(套)的汉墓6处以上,目前共修复了4件玉衣,居全国首位。除了玉衣,狮子山出土的楚王玉棺的修复也令业界瞩目。根据新的考古成果,徐州博物馆在年展陈提升工程中又重新修复了这具玉棺,由原先的玉片镶贴在棺体表面改为镶贴在棺内。
文物修复使用的粘合剂都是可逆性的,这次修复中取下了20年前贴好的玉棺片,对每个玉片做了隔离防护,按照专家论证的样式进行拼贴。参与修复的李宗敏告诉记者,为了不耽误新展陈的开馆,大家夜以继日地研究玉棺的修复细节,曾连续工作了20多个小时,有同事喝红牛提神喝到吐。
留存原始信息,在证据链中对话古人
文物修复涵盖了历史学、考古学、化学、金属工艺、艺术鉴赏等诸多领域,既要脑力,又要手艺,还要到考古工地搬运切割、在展厅现场修补。徐博一楼新打造的“古彭千秋”通史厅里有9处复原场景,西周庙台子遗址、明代徐州卫遗址都是近些年从考古工地通过工字钢隔离、托底,用千斤顶、吊车整体迁移到馆的。
在这个展厅有一面从苏宁广场工地揭取的汉代城墙文化层剖面。徐州汉代城墙年在市中心地下城现身时,被专家称为是“徐州汉代考古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发现”。鉴于考古工地还要回填,文物修复者在城墙体涂上地层剥离剂,贴上纱布,将城墙剖面大面积揭取下来,垫上海绵,用直径30厘米的PVC管卷好运回博物馆,为两千年前的徐州古城墙保留了珍贵的实物档案。
在“汉家烟火”厅,赵晓伟指着修复好的十几个直径近1米的陶瓮说:“这里每个陶瓮有近百个碎片,修复师要根据口沿等特征一点点拼对。最怕的是快拼成形时发现有一块拼错了,还得拆了重新再拼。这种情况,所有修复师都会遇到。”
“俑秀凝华”厅的中央是一组动感十足的乐舞俑。谁能想到,它们最初被发现时,仅是一堆零散件,头部、袖子、身体断成了几截。修复师们把它们全部拼接好后,发现每个舞俑腰弯的程度不一,袖子的舞动幅度也不同,好像一段舞蹈不同时间的定格,令人称奇。
乐舞俑展柜的对面,15个北洞山彩绘仪卫俑分两排陈列在独立高柜中,其面部表情生动,服饰色彩丰富,衣纹流畅飘逸。于年发现的北洞山彩俑是未被盗墓者找到的幸存物,为了防止颜色消褪,出土的多个彩俑目前都经过了保护处理。
文物修复与商业修复不同的是,不要求修得看不出一点痕迹,而以不影响文物鉴赏为目的,尽可能地保留文物上的原始信息。在赵晓伟的提示下,记者才看到舞俑上不易察觉的修补痕迹。
“在修陶俑、修任何东西时,感觉是在和古代的匠师隔空交流。从已被打散的物件往回推理,会发现文物本身呈现的证据链一环套一环,有种思维上的快乐。”赵晓伟说。
徐报融媒记者张瑾
编辑薇薇校对吴庆德
责编杨波总监马志仁
徐州资讯全覆盖尽在快哉APP
今天,我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出台新政策!
最新通报
了不起的孩子!徐州这群小学生发明的“神器”真有创意
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