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正升温,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正在社会上大展身手,越来越获青睐。正所谓“无实习,不职教”。以技术见长的职业教育,一批批学生在实习岗位上增长才智、提升技能,最终奔向一个个“闪闪发光的你”。
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为职业教育实习的提质保效“拧紧发条”。本期《人文周刊记录》聚焦在各个岗位上实习的职校学生,记录他们来自一线的生产体验,也从他们的眼中,感知岗位升级、职业场景变化的大趋势。
远洋实习:“梦想”的海上奇妙旅程
“今天元宵节的晚饭,有糖醋排骨,还有包子。对,不是汤圆,吃包子!这是咱们这儿的风俗。”这是朱梦想同学回到徐州的第14天。不久前,他刚从远洋航轮上下来,正在居家隔离期。自从去年6月上船实习,这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轮机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大海上漂泊了天。现在的他,回到父母身边,双脚踩在大地上,也带回了满满的收获与回忆。
从上海到西非,在地图上画上了一条漫长的曲线——从上海出发,从东海驶向南海,经马六甲海峡来到浩瀚的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又一路朝北,最终抵达西非喀麦隆……90多天,远洋航线可以跑一个来回。在碧海蓝天间,巨大的远洋轮船上,朱梦想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想去外面看一看,世界什么样。
出生在安徽一个普通家庭,轮机工程专业承载着朱梦想对于未来生活满满的憧憬:听说这个专业挺紧缺、好就业,以后好养活自己。况且宣传册上,壮观的大型机械也吸引了他,让他的感受是:神奇、先进。
跑船,这是每位轮机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成人礼”。经过这一年的实习后,他们才能拿到适任证书,而后迈向崭新的职业生涯。去年,在学校安排的双选会上,各家公司和实习生双向选择,当过校学生会执行主席的朱梦想表现优异,也让这家全球排名第三的法国航运公司一下相中了他。
去年6日18日,上海外高桥码头,这也是他第一次登上真正的远洋航轮。刚到码头,眼前的庞然大物就震住了他。二百七十多米长、四十余米宽的船体十分壮观,这个长度几乎相当于层楼。跟随机舱人员熟悉这艘船,“当时整个人都很兴奋,看看这儿,摸摸那儿,心情很激动,又有一丝的依恋,知道接下来的半年都要在船上生活了,不能下地。”
驶入浩瀚无际的大海,巨轮行驶得非常平稳。“原来天际真的是粉色的”“瓦蓝蓝的天上飞老愣”,他兴奋地将大海和蓝天白云拍照分享给朋友们,字里行间挥洒着年轻人的天性。
船上相当国际化,23名船员中,管理层是中国人,机舱的船员是菲律宾人,甲班的船员是斯里兰卡人。在船上,朱梦想所在的机舱部门,主要责任是保证船舶全部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行故障维修和日常保养。
听起来容易,但实际上工作环境非常艰苦,机舱的温度一般都在三十几度。船航行在赤道附近时,舱内更是能达到38度高温,再加上巨大的机器轰鸣声,这样的环境,即便教科书中有提到过,但是没有切身感受,你根本估量不到它的“威力”。大家一进机舱就开始大汗淋漓,一天至少换两三套工作服。
第一次的“实战”挑战就是换缸套,这是船舶柴油发动机上的一个重要部件。那天,他们从下午两点多,一直紧张工作到凌晨一点多。这个发动机其中一个缸的缸套,很多年没有换过,各种锈迹、水渍把它完全锈死了,液压千斤顶、盘车机,各种专业工具轮番上,也没成功。最终在公司的同意下,只更换了活塞以及以其他部件。
还有一次是分油机出了故障。这是保证船舶的燃油清洁的机器,通过它来把燃油里的杂质分离出来。现在它不正常工作,一直在跑油。“一开始我们换了皮带和密封圈,检查了其他一些构件,反反复复一直拆了有七八次,也没搞定它。最后我们请教了‘老轨’(轮机长)和大管轮,才把问题根源找到。
“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没有实战经验,你就容易抓瞎。”朱梦想说,“机械行业不断与时俱进,我们一天不学习,就会跟不上。”
需要学习的不仅有技术经验,更有面对未知和挑战的勇气。“在船上,害怕和迷茫也是有的。”朱梦想回忆,船从新加坡出发之后,进入印度洋,在到达到下一个港口之前就不再停靠,这是一条很长的航线。站在甲板上一眼望去,是杳无人烟的大海,孤独感和恐惧感蓦然而生,这是每个船员必须要学会面对的心理挑战。
在第二圈返航时,朱梦想遇到了一次惊险经历。当时船经过“著名”的几内亚湾,这里海盗猖狂。“我们后面一条船,一样的航线,海盗给劫走了六个人。在我们快到新加坡的时候,才从网上知道这件事,大家都吓出了一身冷汗。”
不能刷抖音、不能打游戏,船上只提供一个月2G的流量,基本上只能用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