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千斤顶 >> 千斤顶图片 >> 正文 >> 正文

重约5000吨的桥梁在空中旋转渝昆高铁

来源:千斤顶 时间:2023/3/30

重约吨的桥梁在空中旋转!

这样的大场面,大家都见过吗?

10月30日9时38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空中转体作业,位于四川省泸州市的重庆至昆明高速铁路(以下简称“渝昆高铁”)寒坡岭特大桥实现转体对接,标志着渝昆高铁全线首座转体连续梁成功转体。

图片寒坡岭特大桥转体施工前。唐毅摄

寒坡岭特大桥位于泸州市龙马潭区,全长.8米,全桥共有97个墩台,此次是以78号桥墩为轴,带动94米长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梁整体转体,梁体旋转57.5度后,实现与主桥精准对接。

“转体施工具有干扰小、安全性高的特点,已成为跨越繁忙交通线的首选。”中铁十二局渝昆高铁川渝段站前三标二分部项目技术负责人徐起介绍,寒坡岭特大桥位于安宁火车站附近,跨越的既有隆黄铁路和地方道路仓隆街,为运行繁忙路段。大桥转体段为T字型墩身桥梁,在平行于铁路、公路的安全地带先行预制完成,再通过转体与主桥对接。

转体段在转体作业过程中。王眉灵摄

“渝昆高铁全线共4座转体桥,寒坡岭特大桥是四川境内唯一一座,也是全线首座完成转体作业的。”京昆高速铁路西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寒坡岭特大桥最后一个控制节点的完工,为接下来推进泸县往宜宾方向架梁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渝昆高铁川渝段早日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渝昆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起自重庆西站,经四川泸州、宜宾、贵州抵达云南昭通、曲靖,终至昆明,接入昆明南站,全长公里,共规划设置21座车站,开行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公里,建设周期6年。项目分为川渝段、云贵段分段建设,目前已全部开工。

渝昆高铁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滇中地区之间的联系,极大改善沿线群众出行条件,促进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届时,从成都出发,经成自宜高铁接渝昆高铁,将形成全程时速公里的出川大通道,从成都到昆明3小时内可达。

揭秘!

吨“巨无霸”如何精准对接?

实施转体施工的桥梁段重约吨,如此庞然大物在空中如何华丽转身,并实现精准对接?

寒坡岭特大桥成功转体后,一辆火车通过。唐毅摄

以墩为“轴”旋转,转体梁段下有个“磨盘”

早上7点,位于泸州市龙马潭区的寒坡岭特大桥转体施工现场已经忙碌起来。川观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转体梁段是一片已经预制完成的混凝土双线连续梁,与78号桥墩形成了一个“T”字形。

桥墩紧邻地方道路仓隆街和既有隆黄铁路。指着对岸已经浇筑完成的一段主桥,中铁十二局渝昆高铁川渝段站前三标二分部项目技术负责人徐起说:“公路和铁路的车流量都大,极为繁忙,桥梁转体后,可直接跨过公路和铁路,与主桥实现对接,形成一个整体。”

转体梁段高13.5米,长94米,宽12.6米,重约吨。这样一个“巨无霸”,怎么转起来?玄机,在桥墩里面。

步入桥墩所在的基坑,只见桥墩与承台相连的部分有半人高的缝隙,几个钢结构的撑脚支撑着上部墩体,在内部则有个巨大的、可以活动的球铰。“转体施工就以这个球铰为支撑。”徐起说,球铰是上下结构的,整体装置类似于一个磨盘,下部承台固定,上部桥墩在外力作用下,平行转动。

几千吨的桥梁,如何拉动?托着墩身的转盘上盘着拳头粗的钢绞线,钢绞线一端镶嵌在墩身里,另一端则拉出,连接智能连续千斤顶液压系统。上午8点,随着一声令下,转体作业开始,位于基坑对角线的两个液压设备开始发力,拉动着桥墩慢慢转动。随着桥梁的转动,接入液压设备的钢绞线越来越长,施工人员守在现场,当钢绞线足够长的时候,马上进行切割。

图片转体作业中,施工人员切割钢绞线。王眉灵摄

“T”字形的墩身桥梁整体转动时,桥墩为“轴”,梁体位于其上,宛如一个跷跷板。“如果两端重量不一致,则有倾倒的风险。”徐起介绍,为此,施工人员提前对两端梁板进行了“称重”,在轻的那端加上了混凝土块,使得重量一致。

图片转体作业完成后,车辆陆续经过。王眉灵摄

全程精密监控,“北斗”导航帮助精准对接

“巨无霸”转体的背后,全是精细活儿。

转体作业过程中,基坑一角,技术员孙文杰守着激光仪,紧盯着前方的刻度。刻度标记在托着墩身的转盘上,从激光仪射出的一道竖状绿光,映照在刻度上。激光仪位置不变,随着梁段的转动,绿光映照的刻度不断发生变化,他通过对讲机及时报告:“注意,35度了。”“注意,40度了。”“注意,45度了。”

图片技术人员密切监控刻度。王眉灵摄

“我们前期测算,要实现与主桥的精准对接,梁体旋转大约57.5度。”孙文杰告诉川观新闻记者,刻度是提前计算好并标记的,两道刻度,红色代表梁体转动的弧度,蓝色代表梁体转动的角度。因为梁段只能单向旋转,为确保精确度,技术人员实时观测转体系统受力状态,根据转盘上的刻度、编号,控制转体速度和对位情况。9点多钟,当转体角度接近57.5度时,速度慢了下来,梁段以肉眼难以辨识的“龟速”转动。

在桥面上,也有一组技术人员,他们的操作,是实现精准对接的关键。当转体作业开始时,对岸要实现对接的主桥上,技术人员使用全站仪,密切监控着转体梁段上的一个定位标识。“这个标识达到指定坐标,就代表着精准对接。”徐起介绍,这个定位坐标,不仅有经度,还有纬度,这意味着,对于桥梁来说,不但要实现横向平面的对接,也要实现纵向高度的对接,监控设备借助“北斗”导航来实现了精准定位。

图片技术人员借助北斗导航精准定位。唐毅摄

9点38分,经过98分钟的空中转体作业,转体梁段实现了精准对接。“成功了!”现场爆发出阵阵欢呼声。

没多久,为确保施工安全而暂时封控的路段“解封”,货车、小车、火车陆续通过。“原本给了4小时的‘天窗’作业时间。”徐起高兴地说,“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就完成了转体。”

施工人员记录转体时刻。唐毅摄

期待早日通车!

来源:川观新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313.html